ChatGPT是什么?
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新推出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使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也是GPT-3.5架构,这是一种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模型,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尤其是它会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这些语料库包含了真实世界中的对话,使得ChatGPT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的能力,做到与真正人类几乎无异的聊天场景进行交流。ChatGPT不单是聊天机器人,还能进行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
ChatGPT火了,在国内连续多日冲上热搜榜,一时与ChatGPT相关的各种信息遍布网络。
ChatGPT全称“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按照其自我介绍,它是一个由OpenAI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被设计用来回答各种问题并为人们提供帮助。
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自动问答……与ChatGPT相关联的各种“高大上”的形容词让不少人感到好奇:ChatGPT到底能干什么?是否真的像一些人担忧的那样,可以取代文本创作等类型的工作?
ChatGPT与版权ChatGPT能拥有作者的身份吗?ChatGPT生成文本内容是否可以获得著作权保护?
代表声音(一)
姚欢庆:按照我国《著作权法》,ChatGPT作为著作权人主张权利存在法律上的障碍。虽然《著作权法》在特定情况下允许拟制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作为作者。但著作权理论认为,创作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性区别,只有自然人才能完成,动物及人工智能都不能成为创作主体。所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虽然足以媲美最有想象力的画家,却不能享有著作权。当然,《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虽然允许拟制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作为作者,但人工智能本身并不是这些法律意义上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在现行法律下无法通过这一条的拟制成为作者。
于波:ChatGPT是一种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其本质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从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来看,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者”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人工智能不能归属于法条所述的“作者”,因此很难依据我国法律直接赋予ChatGPT以作者身份。
即使是那些通过立法承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以获得著作权保护的国家,通常也是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者,或者是将在生成内容过程中作出实质性贡献的人认定为作者,也就是说目前世界上没有国家的立法或者国际条约的规定能赋予人工智能以作者身份。
张南: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该条给出了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定义和必要条件,其中“独创性”是指经独立创作而产生的原创性,“智力成果”是指人脑产生的成果,因此根据目前的《著作权法》相关规定,ChatGPT生成的文本内容不是作品,因此ChatGPT也不具有作者身份。
代表声音(二)
李伟民:随着AI的普及应用,产生了版权秩序的“动荡”等一系列新问题。承认AI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是客观需要,这不仅是法律适应社会发展的应有要求,也是应对新问题的最为高效的方法。
首先,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ChatGPT等人工智能输出的产物,其创造性甚至超过人类自己的创作,其生成论文的价值甚至超越很多优秀学者的专著,对于文化知识的传播更具价值,符合《著作权法》对于“作品”认定的客观要求。其次,在信息时代,这些智能产物蕴含的商业价值是巨大的。
如果否定其在《著作权法》上的地位,不仅会带来版权领域的秩序混乱,还会导致该类产物所附着的经济价值无法得到变现,人工智能背后的投资者无法获得回报,会严重阻碍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比如,ChatGPT生成的一篇高质量论文,如果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就可以被他人随意使用,那么投资者对于这篇论文的产出所付出的成本将会完全变成“公益”,这显然是会打击投资者信心的。